极越汽车的“突然死亡”:新能源淘汰赛下的缩影
发布:沃德网络科技 发布时间:2024-12-16 21:15:02
近日,极越汽车的突然倒闭引起了广泛关注。12月11日,这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宣布倒闭,甚至在直播过程中,主播被告知公司解散的消息而情绪崩溃。一时间,员工围堵管理层、供应商追讨债务的场景映入公众眼帘。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极越内部管理问题,也反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激烈淘汰阶段的现实。
直播间变招聘会:极越倒闭现场直击
极越倒闭的消息来得异常突然,上午员工还在直播间努力推销新车,下午公司便宣告解散。早在11月份,极越就已拖欠员工的社会保险和个税,在发工资时虽然扣除了这些费用,但实际上并未缴纳。大量员工因此聚集维权,甚至需要警察到场维持秩序。目前,大股东百度与吉利已经介入善后工作,承诺为员工补缴社保,但员工的失落感以及供应商的损失难以弥补。直播间也从销售车辆的平台变成了主播们寻找新工作的场所。
新能源淘汰赛:政策杠杆与市场筛选
极越的倒闭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典型例子。近年来,政府明确表示将停止发放新的造车许可证,以整合分散的新能源市场资源。小米凭借最后一张许可证入场,而像自游家这样的企业则因无证运营被淘汰出局。
新能源领域的玩家逐渐形成了三大阵营:
- 大厂子品牌:如吉利旗下的极氪、比亚迪的仰望等;
- 新势力车企:包括蔚来、小鹏、理想,以及已倒闭的极越;
- 科技企业造车:以华为和小米为代表,探索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。
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极越未能建立稳固的市场地位,其倒闭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
极越背后的故事:管理、股权与资金困局
作为吉利和百度合作的产物,极越起初被寄予厚望。然而,复杂的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的缺陷最终成为其致命伤:
- 吉利以技术入股,持有股份但未注入资金;百度虽提供了初期资金支持,但后续融资未能完成。
- 尽管产品不断改进,但过于互联网化的设计与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存在脱节,未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。
- 最终,资金链断裂压垮了极越。尽管2024年的销量有所改善,但百度发现70亿元的资金缺口,决定不再继续支持,这也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极越汽车的案例提醒我们,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行业中,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、拥有稳健管理和充足资金的企业,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。
更新时间:2024-12-16 21:15